内江第一城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社区广播台

查看: 16875|回复: 0

多地多人确诊,已有死亡病例!内江人警惕热射病!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2-7-14 14:1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20210629-172355-87b1.jpg

夏日炎炎,持续高温
人们常说“热死人了”
有时这并非一句玩笑话
今年全国各地,
已有多人确诊“热射病”,
有的患者因此昏迷乃至死亡。

成都华西医院一天内收治
3名热射病患者

7月,成都开启了“蒸烤模式”,连续多日高温橙色预警。

据红星新闻报道,7月10日,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收治了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,其中一人因病情来势汹汹,多器官衰竭,在转诊至华西医院时就发生呼吸心脏骤停,虽经全力抢救,但最终不幸去世。

华西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余海放说,同一天接诊多名热射病患者的情况并不多见,其余两名患者目前仍在重症监护室抢救,出现了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、肝脏等多脏器衰竭。

据介绍,这3名热射病患者均为男性,年龄分别为20余岁、40余岁和60余岁,其中年轻的两位患者均是户外工作者,年龄稍大的患者发病时正在湿热的厨房做饭。

浙江多地出现热射病患者
已有死亡病例
过去一周浙江持续高温,截至7月12日12时,已发布51个高温红色预警,刷新历史纪录。

据澎湃新闻消息,记者从浙江多家医院了解到,近日连续有中暑患者送医,多人确诊热射病并已有死亡病例。

“一名49岁的男性患者6日下午被工友送来,他在车间工作时突然昏倒,入院时体温40.7℃,已经休克。”丽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医生吴建荣告诉记者,经检查,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并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,经过31个小时抢救,于8日凌晨去世。

据统计,丽水市中心医院近一周已接诊3名热射病患者,其中一名70岁女性在家没注意防暑,午睡时出现高热、意识模糊,送医时体温达42.5℃,多脏器衰竭,目前仍在抢救。

“这两天急诊收治了10多例中暑患者,包括一名严重的热射病患者。”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科医生表示,这名热射病男性患者56岁,10日在工地户外作业时出现头晕、呕吐等,送医时体温41℃,意识不清,经治疗正慢慢好转,但因肾功能受损仍住院治疗。

记者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了解到,该院急诊近日每天接到热射病患者,就诊者中的年轻人多为劳力型热射病,老人为非劳力的经典型热射病,不及时治疗后果都很严重。

7月初,杭州一名40岁的跑步爱好者在西湖边晨跑后倒地昏迷,被诊断为热射病。记者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了解到,该男子送医体温41℃,经急诊抢救脱险。

河南一男子患热射病
“体内所有脏器像煮过一样”
据河南电视台报道,今年6月,郑州一名男子就因为中暑突然昏迷。被送到医院的ICU病房抢救时,医生监测他身体的核心温度已经达到了42.3度,体内所有的脏器就像在水里“煮”过一样,多脏器出现受损,最终医生诊断其为热射病,也就是重度中暑。

据现代快报消息,7月12日,记者从江苏省中医院获悉,一名37岁的装修工人连续工作4小时后,头晕、频繁呕吐,被确诊为热射病。据了解,这是今年南京首例热射病患者。

什么是热射病?
通俗地理解,热射病就是最危险、最严重的中暑,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、肌肉组织、凝血功能、肝肾功能、呼吸功能、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问题,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,具有很高的病死率。

据2019年首发于《解放军医学杂志》网络版的《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》,热射病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,是指暴露在热环境或者剧烈运动导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,典型症状就是核心温度升高>40℃、中枢神经系统异常,例如精神状态改变、抽搐或昏迷,并伴有多器官损害,严重者危及生命。

出现中暑症状要及时处理
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,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,是有一个由轻及重的连续过程,包括先兆中暑、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,统称为热致疾病。热射病,是最严重的重症中暑,只要在中暑前期及时处置和治疗,可最大程度地避免热射病的发生。

“先兆中暑,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,出现了头痛、头晕、多汗、乏力、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,这时候要迅速转移到阴凉的地方,避免阳光直射,并且要及时地补充水分和盐分,可以有效缓解。”

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蒋臻解释说,先兆中暑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,就会进展到轻症中暑,在先兆中暑的基础上出现体温明显增高,往往>38℃,伴面色潮红和大量出汗,严重者出现脸色发白、冒冷汗、站立不稳等虚脱表现。此时,轻度中暑若得到及时治疗和处理,仍能很快缓解病情,但如果未引起重视,发展到重度中暑,病情就会急转直下并预后不良。


对于热射病,重点在于预防
预防劳力型热射病的发生,在必须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做好防护,最好有逐渐适应的过程,避免从凉爽的区域(如空调房)直接到高温室外区域活动。同时,要注意补充水分及盐分,或者是含电解质的运动型饮料。

针对经典型热射病的预防,需要控制环境温度,适时增减衣物,多饮水;一定要注意不能把儿童单独遗落在汽车等狭小空间。

来源:红星新闻、澎湃新闻、北京青年报、中国国家应急广播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